11月,合肥老城區(qū),初冬暖陽,天藍云淡。
順著沿河路行走,兩旁綠樹成蔭、腳下道路整潔,64歲的周仁義,正拎著菜,筆直地往家走,“這要是以前,可不能這么走”。
“不這么走,怎么走?”聽到周老的話,記者有些疑惑。
走到一處地下車庫鐵門前,周仁義彎下腰,指著門下解釋:“之前門緊挨著地,但上面的輔道比較高,門只能開到90度,正好將輔道擋得死死的,我們來來回回都得從機動車道上繞,多虧了督察長,這門才‘自由’,我們也才‘自由’行走。”
周老口中的督察長是王小雨,去年底,本是廬陽區(qū)城管局容貌中心一線執(zhí)法隊員的他,多了一個新身份——督察長,承擔沿河路(長豐路至瑤海區(qū)板橋)段的精細化管理職責。據(jù)了解,廬陽區(qū)在老城區(qū)首批試點的40條道路里,設置了路長、督察長,通過“兩長”和巡查員、問題處置員“兩員”的聯(lián)動配合,實現(xiàn)道路、街巷的實時巡查督察。
“每周都要沿著這段路走上好幾遍,查看保潔、非機動車停放、道路秩序等路面情況,微信步數(shù)有時候達兩三萬步。”皮膚黝黑的王小雨回憶,10月底,他和往常一樣,在路上巡查,一下子就被幾位六七十歲的爺爺奶奶“包圍”,“看到我穿著制服,他們一把就拉住我,七嘴八舌地反映起鐵門的情況來,了解之后,我第一時間跟管理方進行溝通,多次協(xié)商之后,將鐵門進行了改造,暢通了道路”。
“老百姓過日子,哪能沒小事煩心,特別是住在老城區(qū),可能是路上停車難,可能是家門口路不好走,也可能是垃圾太久沒拉走、有臭味。以前要么到處找人協(xié)調(diào),要么湊合著過?,F(xiàn)在不用著急擔心了,直接找咱們督察長、路長,什么煩心事都能解決,日子越過越舒心!”周仁義笑呵呵地拎著菜走遠了。
一個井蓋、一盞路燈、一個垃圾桶,這些看似不起眼的“小事”,都是關涉群眾切身利益的“大事”。城市越發(fā)展,越要下足“繡花”功夫;城市管理越精細,群眾的滿意度就越高。
從沿河路走到安慶路,記者留意到以往十幾股黑色線路匯集交纏的“空中蜘蛛網(wǎng)”變少了。
“你看,這邊那邊,都在剪網(wǎng)線呢,全部要埋進地下,多好的事情啊。之前下雨下雪天,就怕電線掉下來。改造之后,安全了,出門也放心了,老城區(qū)也好看多了?!卑矐c路上,胡瑞苓正和幾個老街坊閑聊,她在安慶路99號住了幾十年,“這里緊鄰淮河路步行街,有很多市民、游客來往,天空干凈了、地面整潔了、日子舒心了,我作為老合肥人感到很自豪”。
老城區(qū)的一街一巷、一磚一瓦凝聚著老合肥的氣息,淮河路的李鴻章紀念館、長江中路的長江飯店、壽春路的古逍遙津等,一棟棟傳統(tǒng)建筑無不彰顯著老合肥核心區(qū)盛極一時的風華;而在老建筑的周邊,時尚的奶茶店、雅致的書店、畫風活潑的日料館也已鋪排開來,不自覺中便融進這新老交織的景觀里。
走進淮河路步行街附近的撮造山巷,沿著狹長的巷弄信步向里走,經(jīng)過兩旁鱗次櫛比的商鋪,帶有時尚設計元素的招牌與涂鴉目不暇接?!翱旄脑旌昧?,以前油膩膩的道路不見了,現(xiàn)在是干凈的石板路,每天早上都有保潔車子來清掃,店鋪招牌也漂亮多了。以后,我們的生意肯定會更好?!苯?jīng)營淮南牛肉湯的孫井在圍裙上擦了擦手,走出店鋪,“我的店開了十來年,之前感覺人們不喜歡來老城區(qū)了,還想著要不要換個店面,現(xiàn)在老城越來越講究,請我搬,我還不走咧”。
背街小巷華麗蛻變,整齊干凈讓城市更有氣質(zhì);架空線入地整治,空間視覺更加靚麗;“兩長兩員”貼心服務,身邊小事及時處理城市更溫暖……我省正用一針針的“繡花功夫”,繡出暢通無阻的“神經(jīng)末梢”,“繡”出老百姓看得見、摸得著的幸福感,而老城的變化還在持續(xù)……
(本網(wǎng)記者 何珂)